画史人物:恽寿平及其没骨画解析
本文将从恽寿平的艺术生平、没骨技法的创新突破、典型作品解析、美学思想内涵以及对后世影响五个维度,全面剖析这位艺术大师如何通过"无线无骨"的绘画语言,创造出"形神兼备"的花鸟世界。
本文将从恽寿平的艺术生平、没骨技法的创新突破、典型作品解析、美学思想内涵以及对后世影响五个维度,全面剖析这位艺术大师如何通过"无线无骨"的绘画语言,创造出"形神兼备"的花鸟世界。
恽寿平的花卉册八开,笔墨清润若晨露沾叶,设色雅致如晴光抚花。绣球堆雪、月季含娇、鸢尾凝紫,更有樱桃点红、牡丹吐白、牵牛蔓趣、萱花含俏、桃花绽妍,诸般花草在素纸上鲜活欲语。再佐以诗文,文人画的诗意灵秀满溢,仿佛将四季芳华,尽皆凝缩在这小小册页的方寸天地间。
恽寿平出生官宦之家,又是书香门第,曾祖父、祖父、父亲、叔父不是为官就是为学。曾祖父恽邵芳是明嘉靖进士;祖父恽应侯是万历年间国子监(明朝最高学府)监生;父亲恽日初是崇祯六年贡生,大学问家刘世周的高足;堂伯恽本初是明朝著名山水画家……
“没骨”写生花卉画法,作为中国花鸟传统画法之一,湮没了几百年,恽寿平大胆进行挖掘,“斟酌古今,以北宋徐崇嗣为宗,一洗时习,独开生面”,创造性地恢复和发扬了“没骨”写生花卉的传统,给花鸟画坛注入了新的生机,使得“勾花点叶”派末流为之一扫,赢得了众多的追随者。
牡丹,被誉为百花之王,色香俱绝,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。自南北朝初现艺术舞台,历经唐宋元明清,在纹饰演变、绘画创作、瓷器装饰等领域绽放异彩,李白、欧阳修等为其赋予神话色彩,周昉、徐熙、恽寿平等画家以多样技法勾勒其绰约风姿。它不仅是富贵吉祥的象征,更融入服饰、工艺
恽寿平的《竹石花卉图》册系早年墨笔写意之作,从中不仅可看出其早年临习马远、柯九思、倪瓒、张雨、陆广、吴镇、刘钰、唐寅等前贤笔墨的状态,亦可反映其在专精没骨花卉之前的艺术演进轨迹。在此册的鉴藏与传播中,更可见出其时士大夫阶层对恽氏绘画的接受与推崇。考察《竹石花卉